彩神x官网平台 - Welcome

彩神x官网平台|2023-05-08

  中新网南京9月20日电 (记者 杨颜慈)9月20日,2023南京和平论坛主论坛围绕“共促和平发展·共享文明成果——青年在行动”这一主题,邀请国际、国内相关机构代表以及在全球致力于和平事业的青年代表等,就和平行动与国际实践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生动展示。

2023南京和平论坛如期而至。  南京和平论坛 供图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变革推动者,青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青年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促进世界和平的重任。

20日,2023南京和平论坛主论坛围绕“共促和平发展·共享文明成果——青年在行动”这一主题召开。 南京和平论坛 供图

  围绕安全合作与和平、可持续发展与和平、开放包容与文明互鉴等议题开展交流互鉴,来自国际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以及青年国际志愿者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实践者畅所欲言,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诠释并传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彩神x官网平台

  同时,嘉宾们表达的声音也向世界传递了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青年实践。

彩神x官网平台

  一点一滴,国际志愿者中的青年力量

  南京蓝天救援队的组建者之一陶石磊讲述了一个民间救援队从5个人到300多人的成长故事。他们跨越国界奔赴菲律宾、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家参与自然灾害的救援,在载誉归来的同时,他们也一直在思考从事国际救援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让更多面对灾难、需要救援的人们相信:从世界各地都会有无数支这样专业的救援队奔赴而来,一定不要放弃。”陶石磊说,而这也是驱使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救援队伍中来的原因。

南京蓝天救援队的组建者之一陶石磊讲述了一个民间救援队从5个人到300多人的成长故事。 南京和平论坛 供图

彩神x官网平台

  联合国国际志愿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办公室助理康莉娅作了“可持续发展中的青年声音”的演讲,她说2022年联合国国际志愿者社区向全球派遣了超过12000名志愿者,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医疗教育等领域,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王素平说,现在的团队是20年来最年轻的团队。她向与会者分享了其联合发起的“蓝伙伴行动”中国-东盟海洋保护行动r故事。通过公开招募,资助支持东南亚当地的青年群体、社会公益力量和社区开展海洋保护行动。目前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开展,预计将惠及超过37万沿海社区居民、渔民、旅游从业者、特别是当地居民、妇女和儿童等群体。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唐丁丁则给青年人上了一堂“全球视角下的生态挑战与中国的应对之策”的课程。他表示,放眼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美好未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足迹,降低碳排放;立足中国,各行各业向“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全力冲刺。面对这样的情势,青年人应该紧抓绿色发展的机遇,身体力行助推碳减排迈向新阶段。

  创新方式,参与“为和平设计”

  青年可谓是可持续发展的“火炬手”,他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也是设计者和参与者。本届和平论坛主论坛除了主旨演讲之外,还开设了分享与互动环节,不同领域从事或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青年分享自身的经历,展示年轻人在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时展现的韧性、足智多谋和领导力。

彩神x官网平台

  来自荷兰的青年汉学家潘妧纱以“Z世代”的视角,分享时尚消费选择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年轻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那些注重环保生产方法和材料的品牌,并在社交平台、网络购物平台上分享。为了迎合这一趋势,中国时尚品牌开始将可持续实践融入他们的运营中。潘妧纱说,这是“Z世代”与时尚产业互动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思维与路径。

来自荷兰的青年汉学家潘妧纱以“Z世代”视角,分享时尚消费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南京和平论坛 供图

  来自印度的德温德尔·库马尔则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讲述了他所从事的中印文化交流,向中国青年介绍瑜伽,向印度青年介绍功夫,激发两国青年对对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样的交融互鉴,两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文化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样很有趣!”库马尔说。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神经科学博士毕业生吴晓麦则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了为南京量身打造的5个南京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和平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今年8月11日至18日,20多名中外著名高校的跨学科优秀青年学生们,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合作的跨文化学习项目IUP“同行中国·走进南京可持续发展训练营”。

  经过8天沉浸式调研后,这些青年学子对照联合国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形成了“大自然便利店”“城市可持续发展City walk”“非遗传承突破与创新”“开放科学促进和平行动城市共同体”和“街头和平角”五个方案。吴晓麦生动阐述了发起“街头和平角”行动倡议这个方案。“我们选取体现南京新老城市特色的8个街角,连点成线,惊喜地发现,这个线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

  互鉴共进,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

  本届南京和平论坛不仅有以外国青年的视角来看中国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身影,这表明中国青年业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国嘉宾围绕和平理念与和谐发展发言。  南京和平论坛 供图

彩神x官网平台

  26岁的童婧宜本职工作是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政策与预算部门,担任基础设施科技顾问及研究员;兼职工作,也是志愿者工作,是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这个国际组织里担任全球战略与运营团队负责人。她从社区共建、媒体传播以及科技赋能等多个角度讲述了怎么通过这个平台多渠道、多语言讲好中国可持续发展青年实践者的故事。

  而来自EASIN国际义工旅行创始人动物公民品牌联合创始人凌裕涵也是一个“Z世代”女孩,因为自己从参与义工旅行得到的独特体验,20岁时选择创办义工旅行公司,把每一个旅行者都变成了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

  “在旅行的途中尽可能去帮助一下当地的小朋友、老人和动物,但同时也会收获到非常深度的旅行。”凌裕涵说,“参与义工旅行,让你回到旅行者的角色,选择你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小公益。时间长,可以涉及教育;时间短,你可以涉及动物保护……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全球公益效能。”(完)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几天,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年是第二十个科普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各地又一次掀起了全民科普热。一系列高精尖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异彩纷呈的科普嘉年华火热开展。这些年,我国科普工作有着怎样的创新升级?大众对科普的关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今天就先去科普日活动现场看一看。

  9月17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首钢园拉开帷幕,当重工业遗址碰上硬核科技,焕发出了别样生命力。想知道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家是什么样的感受?没问题,安排!

  小学生肖品仪:“我们坐上舱下去有失去重心的感觉,挺惊险的,航天员勇敢上去,又安安全全返回来,确实挺勇敢的。”

  未来载人登月,开着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是什么样?在这里,就可以尝试一把。近距离观看月壤,VR走进天和核心舱,深入一万米以下地球内部,模拟开C919大飞机,与人工智能互动,亲手实验体会物理数学之美,了解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在这里,你可以“上天入地”切身感受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也可以体验科技变化带来的生活便利。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科普日活动不仅仅在北京,还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科普热。在湖南湘江新区的一家社区科技馆,孩子们化身工匠,用3D打印、激光雕刻等高精尖技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自己的专属作品。河南漯河的科普大篷车进入到小学里,带去了20多个神奇的科普实验和展品,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我们通过这次科普日活动,聚焦于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青少年,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小树立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报国的思想和理念。”

  从2004年设立全国科普日开始,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庞晓东:“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使科普顶层设计更加完善,使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在不断高涨,科普的方式方法,包括载体也都在不断丰富。”

  9月21日,也就是后天,最别具一格的科普课——“天宫课堂”将再次开课。十年前,第一次太空授课的情形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当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向地面的同学们提问并得到回答时,我国首场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拉开了帷幕。全国6000多万中学生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直播,第一次看到了太空中水膜呈现出的无限张力、做圆周运动的单摆、在空中旋转的陀螺……这些从未有人见识过的奇观,让所有观众都大呼过瘾。

  航天员王亚平:“在指令长悬空打坐之后,我用一个手指头,大力神功把指令长推出去,那时候我第一次听到地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孩子们惊奇的笑声,我一下子特别兴奋。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展示科学实验,无论是对国家的科技水平,还是对航天员本身,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太空授课是国家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们国家也想通过太空授课的方式,给孩子们更多展示太空的神奇现象。”

  可以说,这是国家级最高规格、覆盖面最广的一堂科普课。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太空授课频次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后的保留项目:2021年12月、2022年3月、2022年10月,2023年9月21日,即将开启第五次授课。

  王亚平:“最初太空授课原则是让孩子们有兴趣、开眼界、涨知识,太空授课的受众也是定位在中小学生。这十年是公众科学素养快速提升的十年,尤其是孩子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现象,他们有很多更好的设计设想,也希望在空间站里去实现,所以现在受众逐渐向高年级定位,向更复杂的现象、更高深的理论去定位,离我们生活也越来越近,探索的方向也越来越深远。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合力,必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每一次的太空课堂,都在一批孩子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这些种子有的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如今正在读高二的张育尔就对十年前看到的那场神奇的太空实验课记忆犹新。

  北京市育英学校学生张育尔:“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航天员拿针筒把气泡注射到水里,然后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放大镜的视觉效果,看到这个感觉很新鲜、很科幻,一开始是好奇心驱动了,后来就开始了解这方面的东西。”

  好奇心驱动了张育尔学物理的兴趣,经过不断努力,今年年初,他被选入了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专为高中生设置的“英才计划”。这是我国科普规划中重要的一项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经过双向选择,张育尔成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吕广宏教授研究团队中的一员,用业余时间参与项目研究,为期一年。

  在这里,张育尔和其他同届的3名高中生一块儿,能够聆听导师最前沿的讲座,使用最尖端的实验设备,参与最重大的项目课题。来自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王永淏同学选择了液态金属制备气凝胶作为研究方向,这是在功能材料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

  如今,“英才计划”实施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在全国培养了7000多名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高等学府输送了一批科研后备力量。在国家政策给予科普工作强大支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也投入到科普事业中。

彩神x官网平台

  74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虽然头发花白,但精气神不输年轻人。这几年,她成为了知名网红,在互联网上她做着趣味实验、科普物理知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科学姥姥”。用最生活的实验道具,解码最前沿的科学热点,吴姥姥的“不刷题俱乐部”,吸引了一千多万的粉丝。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现在做科普的人越来越多,不管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都会自己琢磨着做一个小东西,很有趣的现象给大家展示,大家都重视科普活动是很好的一个现象。”

  这样的科普达人和深入一线开展活动的科技特派员、科技志愿者、扎根乡村的科普老师等等一起,180多万名科普专兼职人员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2022年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93%,比2010年提高了9.66个百分点。

  庞晓东:“厚植了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土壤,我们国家具备全民科学素质的人群现在大概有1.14亿人,是全世界最大具备科学素质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10到49岁的有1.07亿人,占比超过90%,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未来非常坚实的基础。”

  科普展上观众们的留言,一句句真诚表白洋溢着对科学的热情和对祖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骄傲。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越来越依赖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之一就是科普。科普工作要做好,不仅要优质丰富,还要喜闻乐见;不仅要知识补课,更要价值引领。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探索的氛围,也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向着未来进发。 【编辑:陈海峰】